
10月25日牛宝宝
华师庆祝在澳办学40周年
系列活动在澳门举行
赴澳门之约 庆四秩荣光
解锁粤澳教育协同发展的40年精彩答卷

10月25日,华南师范大学庆祝在澳办学40周年系列活动在澳门举行。系列活动由澳门中华教育会主办,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澳门校友总会、澳门业余进修中心协办。 系列活动包括开幕式、新书预告会、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论坛、学位授予仪式、签约仪式、授牌仪式、联欢晚会等。
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教育与青年工作部部长李雪飞、社会工作部副部长赵河清,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局长龚志明、副局长阮佩贤,广东省教育厅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陈琦,澳门中华教育会会长郑洪光、理事长郑杰钊、监事长陈虹 、副会长李沛霖 ,华南师范大学澳门校友总会会长杨灿基,澳门业余进修中心校长裴承贤,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杨中民,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春超, 学校相关单位负责人、师生代表,华南师范大学香港校友会、 深圳校友会、 珠海校友会负责人,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门理工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澳门有关单位负责人、校友代表等参加有关活动。
粤澳教育之花绽放
共谱两地育人华章
薪火相传 砥砺奋进
多方对话促进发展交流
庆祝华师在澳办学40周年

当天上午,华南师范大学庆祝在澳办学40周年系列活动开幕式在澳门科学馆举行。杨中民代表学校致辞,简要回顾了我校在澳门办学40年的历程。他表示,40年来,作为澳门教师培养的“先行者”、爱国爱澳文化的“传播者”、澳门教育创新的“探索者”,华南师大与澳门携手努力,共同谱写了粤澳教育合作的精彩华章。
杨中民指出,站在40年的新起点,学校正大力拓展“两域三地”对外办学布局,以“引进来”拓展欧洲等区域合作,以“走出去”拓展东南亚区域合作,以“融合发展”推进粤港澳三地办学。澳门是华南师大“两域三地”对外办学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服务支撑澳门“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发展定位,学校将加快建设国际教育创新港。依托全国首个“国优书院”和“创新人才培养中心、港澳研究中心、教师发展中心”的“一院三中心”协同机制,探索粤澳教育融合发展新路径,为培养更多爱国爱澳人才、推动澳门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龚志明介绍了澳门高等教育、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和人工智能教育等发展情况,回顾了澳门与华南师大40年合作办学的历史。他指出,教青局积极与华南师大合作,新建以人工智能教育为重点的教研教育基地,共同开发人工智能教材及配套的教师培训体系。展望未来,澳门特区政府将按照国家所需、澳门所为的理念,对接国家《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构建更符合国家所需的澳门教学教育系统。期望与华南师大建立更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同时希望华南师大澳门校友总会积极发挥专业优势,为国家发展、澳门教育事业贡献专业力量。

郑洪光指出,华南师大坚守教育初心,将优质的师范资源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入澳门,培养了澳门数以千计的优秀教师。高峰时期,澳门在职教师中,高达七成师资力量由华南师大培养。接下来,澳门中华教育会将与华南师大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创华南师大与澳门教育合作新篇章:一是不断深化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教育模式,为澳门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卓越教师;二是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在巩固师范教育的合作基础上,探索科技创新、社会人文等交流,助力澳门多元化发展;三是强化平台建设,将澳门办学点打造成更加高水平的教育与科研合作基地,为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贡献粤澳两地力量。

开幕式上,李雪飞、龚志明、杨中民、陈琦、王春超、郑洪光、郑杰钊、杨灿基、裴承贤等作为主礼嘉宾共同为活动剪彩,正式拉开了系列活动的帷幕。

开幕式还举行《滋兰树蕙四十载——华南师范大学与澳门合作办学图略(1985-2025)》新书预告会。
四十耕耘育桃李
澳地办学谱华章
14块展板全景呈现成就辉煌
细述育人初心
为澳门培养近七成基础教育师资

开幕式现场,华师同步举办华南师范大学澳门办学40周年育人成果展览。展览由党委宣传部、校史文博馆牵头设计制作,分为学校简介以及在澳办学历史、办学成果、未来展望、招生简章等五部分内容,以图片、文字、表格结合的方式形成14块展板,全面、详细、生动地展示了华师在澳办学40年的辉煌成就。




学校简介部分总体介绍华师的办学历史、总体现状牛宝宝,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师教育、对外交流等方面的成效以及“两域三地”对外办学新布局。办学历史部分按时间脉络,从“华南师大‘澳门班’正式开办”“澳门办学日渐多元”“研究生教育持续开展”“教师培训迭代升级”“科学研究不断深化”等五个方面展示了学校在澳办学的历史与现状。办学成果部分阐述了华师在澳办学40年来“为澳门培养各方面建设人才”“助力提升澳门师资水平”“促进粤澳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成效。未来展望主要介绍推进华南师范大学澳门国际教育创新港(中国澳门)建设情况。招生简章介绍华师面向澳门招收研究生的报读优势、报考流程、专业介绍等。

在华师党委宣传部部长周宪的陪同讲解下,与会嘉宾观看了展览,并对华师在澳办学40年取得的发展成就给予高度评价。
剖析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趋势
共探科技赋能教育的前沿实践
为湾区教育创新擘画智慧蓝图
AI+教育,共探智慧教育新生态




开幕式结束后举行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论坛。华师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院长柯清超教授作题为《从赋能到融合:人工智能重塑教育新生态》的报告,从人工智能的螺旋式发展、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当前人工智能解决问题的逻辑、人工智能的教育场景应用、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人工智能与人类教育等方面分析人工智能发展给教育带来的机遇,并从“学AI,提升师生素养”“用AI,推动规模化教学应用”“创AI,技术攻关,打造教育专用大模型”“护AI,确保安全”四方面提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实践路径。

澳门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郑建国围绕澳门非高等教育教师教学动机重塑问题,分析“绩效”与“初心”的内涵,基于自我决定论构建“初心”的理论框架,并提出重拾“初心”的三条路径,即向内变——实现个人思维的“范式转换”、向外建——构建支持性的“动机生态系统”、向心持——做好教师事业的生涯规划。
澳门东南学校德育处助理主任 袁金淑以《澳门教育成就、挑战与变革》为题,结合自己从事教育的经历,阐述了澳门教育的六大成就、面临的六大挑战、面向未来的五大教育改革。
潜心办学探真知
润物无声育心魂
推动粤澳教育合作
共赴教育新高地
深化合作,共建博士层次人才培养项目





当天下午,华南师范大学2025年澳门研究生学位颁授仪式暨研究生培养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澳门业余进修中心礼堂举行。






仪式上,华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正式授予37名澳门研究生博士及硕士学位,杨中民为学位获得者代表颁授学位。




王春超代表学校致辞,向同学们提出三点期望:一是心怀“大我”,在时代格局中校准人生航向;二是追求“真我”,在终身学习中勇攀事业高峰;三是善为“桥梁”,在湾区脉动中贡献独特价值。
裴承贤代表澳门业余进修中心致辞,勉励同学们积极运用自身所学,胸怀“国之大者”,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在新的时代浪潮,用更丰盛的硕果反馈社会,为国家的昌盛、澳门的繁荣、个人的事业砥砺前行。
澳门研究生代表符静雯分享了学习感悟,表示将继续关心母校的快速进步和发展,并以实际行动为母校写好口碑,坚定地、坚强地、坚韧地面对人生挑战,成就梦想,继续服务澳门、贡献国家。




在签约仪式上,华师分别与澳门濠江中学、澳门新华学校和澳门广大中学签约合作建立“国优计划”研究生实践基地,杨中民为3个“国优计划”研究生实践基地授牌。

同时,华师与澳门业余进修中心签署“共建博士层次人才培养项目合作意向书”,双方决定共同开展博士研究生合作项目,标志着华南师范大学与澳门业余进修中心的合作迈入新阶段。
行动诠释师者心
弦歌不辍四十载
华音袅袅 情谊绵长
凝聚近两万名校友的同心祝福
从“教师摇篮”到“创新港”,携手启新程

当晚,举行了庆祝华南师范大学在澳办学40周年联欢晚会。

杨中民在致辞中指出,40年前,应澳门发展所需及澳门中华教育会邀请,华南师大率先赴澳跨境办学,开创了内地高校培养港澳基础教育师资的先河。40年来,华南师大构建了“专-本-硕-博”全覆盖的教师培养体系,培养了澳门70%基础教育师资,培育近2万名优秀教师和各类人才,被誉为“澳门教师的摇篮” 。未来,华南师大将按照“两域三地”对外办学新布局,加快建设国际教育创新港,充分发挥“澳门教学人员研修及交流基地”平台优势,聚力推动粤澳教育深入融合发展,着力以高质量跨境办学的先行先试持续推进“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
杨中民祝福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澳门教育事业日日新,祝福华南师大与澳门有40年深厚基础的教育合作事业步步高,祝福澳门近两万名校友及各界朋友情谊久久长。

郑杰钊代表澳门中华教育会致辞。他表示,华南师大在澳门的办学,超越了单纯的知识传授与学历提升,促进了内地与澳门在教育理念、课程建设、师资培育与科研创新等多层次、多领域的深度融合与互学互鉴。站在四十周年的新起点上,澳门中华教育会将不忘初心,继往开来,继续秉持“真诚合作、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原则,进一步深化与华南师范大学的战略合作,共同把握时代机遇,回应社会期待。


晚会上举行了国际教育创新港(中国澳门)、校友之家授牌仪式,杨中民代表学校分别向澳门业余进修中心、华南师范大学澳门校友总会授牌。





澳门校友、歌手和华师音乐学院师生登台表演精彩节目,抒发了师生校友对学校的真挚感情、对澳门教育事业今后更好发展的美好祝愿和无限憧憬。
华师与澳门的教育情缘已续写40载
愿携手再谱粤澳教育合作新篇章
为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贡献教育力量
可选购最新华师文创
华南师范大学文创商店
图片丨党委宣传部
文案丨吴梦萌 凌恩昀
执行编辑丨吴梦萌 凌恩昀 刘雅乐
责任编辑丨卢嘉裕 陈婧 吴建国
初审丨沈蔚瑜
复审丨林海岸
终审丨周宪
可以第一时间
了解华师最新资讯

我们在场 懂你悲喜 给你力量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水电费丨网费丨投稿
启泰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